百年暨南文化素质教育讲堂第311期:基本粒子的质量起源 ——来自中国的梦想

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百年暨南文化素质教育讲堂第311期                          强盛中国专题系列讲座第

  

基本粒子的质量起源

      ——来自中国的梦想

主讲:高原宁(北京大学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LHCb实验中国组负责人)

主持:徐繁荣(暨南大学理工学院副教授)

时间:1120日(周二)1900

地点:科学馆国际会议厅

主办:党委宣传部  文化素质教育办公室

嘉宾简介:

高原宁1963年生19791989年在北京大学物理系完成本科至博士的学习。1989-2000年分别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英国Royal Holloway University of London、美国University of Wisconsin at Madison从事粒子物理实验研究,2000年入选清华大学“百人计划”,组建粒子物理实验团队参加大型强子对撞机上LHCb实验的国际合作。2002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04-2018年任清华大学高能物理研究中心主任。20189月到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工作,任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高原宁领导LHCb国际合作中国组在强子谱学研究上做出重要成果。2015年首次发现五夸克粒子,这项成果入选了英国物理学会期刊《物理世界》评选的2015年度国际物理学领域的十项“重大突破”,在美国物理学会期刊《物理》选出的年度国际物理学八项“重要成果”中位列第二。2017年发现双粲重子,成果入选2017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内容提要:

    质量是物质的最基本属性。中子质量比质子质量的微小超出深刻影响了我们所在宇宙的基本形态,而这又是由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粒子质量和相互作用规律所决定。2012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大型强子对撞机实验上发现了希格斯粒子,证实了粒子物理的标准模型中的希格斯机制,人类在理解基本基本粒子的质量起源问题上走出了坚实的一步。本讲座将回顾半个多世纪以来为寻找希格斯粒子所做的不懈努力和卓越成就,当前在探索质量起源这一本原问题依然面对的困难,回顾他领导的LHCb国际合作中国组发现新型粒子之路,介绍国际高能界的未来规划和我国科学家提出的环形高能正负电子对撞机(CEPC)方案。

(本讲座为暨南大学在校生公共选修课程、公共学术活动)

更多信息请关注忠信笃敬网及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