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新青年丨直博北大,暨南的他如何诠释优秀?

三年平均绩点4.35

专业排名第一

拥有三项国家级竞赛奖项

多项省级、校级奖项

主持创新创业比赛2项立项

发表SCI论文1篇

曾获国家奖学金, 5A学习之星

优异生培养奖,一等奖学金等

连续三年担任学习委员

他就是

暨南大学2019级理工学院物理系

马心远

图片

(马心远)

冥冥中的缘分

“感谢亦师亦友的他对我的帮助!”

“暨大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对我很有吸引力,也让我对暨南园充满向往”。怀着对暨大的憧憬,马心远跨越1600公里,从家乡山东来到了广东。

马心远来到暨南园不久,就遇到了他科研路上的“领路人”。他的恩师陈科,是一位青年教师,在成为马心远的班主任前刚从北大毕业,他不仅是马心远的班主任,还是他的科研导师,更是他科研领域上的好战友。

作为陈科老师指导的第一批本科生,进入科研领域之初,陈科给马心远提供了丰富的科研资料,指导其找到研究方向,细化研究思路,共同探讨观点的合理性。“刚开始接触英文文献时,我经常需要借助翻译软件慢慢理解文献内容,学习的非常困难,是陈老师帮助我找典型的文献,带着我慢慢适应。”在陈科的指导下,马心远负责的第一个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就拿到了国家级立项。

图片

(图中一排3、4为马心远和陈科老师)

马心远现已直博北京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陈科毕业于北大,马心远又即将在北大逐梦,亦师亦友的他们有种冥冥中的缘分。

奖项与掌声背后

还有日复一日的勤学苦练

在校期间,马心远以共同第一作者在A1-1区TOP期刊Journal of Power Sources(影响因子:9.794)发表SCI论文1篇,获得过3项国家级竞赛奖项、3项省部级竞赛奖项等大型学科赛事奖项。

奖项与掌声的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潜心钻研,每天早上9点到晚上11点、一周工作7天几乎是他前三年的常态。

“实验领域本身就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我研究的是新型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完整地做出一批电池一般要花一天的时间”。

工作日凑不出完整的一天时间,只能利用周末与时间赛跑,周五晚上要去实验室做准备工作,周末就是长达十小时的实验过程,他大二、大三的周末基本上都奉献给了科研实验。“成功的做出一块电池的实验过程很漫长,需要上千次的摸索实践。”

科研实践过程中,结果的不如意比身体的疲惫更使人煎熬。“一直失败看不到曙光的实验也让我曾迷茫到暗自流泪,这对心态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和挑战。”

刚开始马心远只是知道实验会一直失败、很枯燥、十分耗费时间和精力,真正实践时他才发现,实际困难要远远超出对之前的预期。一批次的十个电池,可能最后都失败或者只有一个成功。对于这一个成功的电池,团队还要考虑唯一的成功是不是偶然的,所以要接着做实验,重复实验步骤。各种困难交叠在一起,真真正正做出一项工作,前期要积累上千次。但即便前路漫漫,马心远仍凭借着对物理的热爱,即使经历了上千次的失败也从未有过放弃的念头,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在实验的道路上不曾停歇。

“所有的失败都是在磨练我的心态,这不但使我的心理抗压能力增强了,也让我对整个科研进度的把控更加精准、对实验的预期更加理性,这些都帮助我在未来更好进行科研试验。”

图片

(马心远(右一)与科研团队的合照)

有效沟通

关关难过,关关过!

在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和广东大学生物理设计大赛的备赛中,一环又一环的交流沟通十分重要。“备赛前期十分痛苦”,马心远回忆到,“刚开始完全没有方向,我们团队5个人最开始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进行调研,考虑究竟做一个怎样的装置,能够同时满足物理性、技术性、新颖性、展示性这几个点”。比赛题目中有一项是要求“利用磁场特性制作一个实际应用装置或演示装置”,陈科和队员们从各个平台都搜集了大量的资料,经过反复比对和激烈的沟通后,最终选择了制作一个基于磁流体的新型显示器。

他坦言,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和广东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中,物理实验装置的制作过程一波三折。作为负责人,马心远需要和老师进行对接,同时也要负责全队沟通协调。

在遇到有关磁流体材料的困难时,马心远有些伤脑筋。由于磁流体材料特殊的性质,导致其制备非常困难,很幸运的是,马心远和他的队员们联系到了一位本领域专家,“我们通过网络,机缘巧合的联系到了国内一个钻研磁流体的专家,在他的帮助和指导下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非常感谢他!”

团队的其他成员在赛前没有电路设计的基础,于是大家一起咨询了班级里面懂电路板的同学有关电路板的制作方面的问题,进行积极沟通,最终才得以在短时间内上手,并解决了这部分问题,构建了稳定的、效果丰富的磁流体显示器装置。“有效沟通,是团队协作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只有有效沟通,我们才能在短时间内共渡难关,获得成功。”

图片

(马心远(右一)与科研团队的合照)

学霸的世界

也是五彩斑斓的!

学霸的世界只有科研和学习吗?当然不是!

初中时做三棱镜的分光实验,三棱镜反射出五颜六色的光让马心远第一次感到光学世界的美妙。从那以后,他不仅将光学作为自己的主要研究方向,在平时的生活中,马心远也喜欢“追逐光”,向着光前进,将时间合理分配,实现劳逸结合。

疲惫时,马心远经常会去操场上夜跑来缓解压力,享受大汗淋漓的畅快。刚开始跑时,会感到很累,但是当坚持跑到5公里甚至6公里时,这种累慢慢就转变为享受的过程。

图片

(马心远2019-2022年keep跑步记录)

人生如跑步,万事开头难,每次实验中遇到困难,马心远总会想到夜跑的自己,想到那份不断突破的执着与无畏,追逐属于自己的光。“每次做实验时总会遇到难关,但是当我迈过去,我只会记得实验成功时的喜悦,因为当我们迈出第一步的时候,就已经有了收获成功的勇气。”

课余时间,马心远喜欢静静坐下来,看看书,体会文字带来的乐趣。令马心远印象深刻的一本书是《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这本书通俗有趣的介绍了量子物理从无到有的风云录,在一定程度上帮助马心远更好的理解了专业课程的内容的同时,也带给了他开阔视野的机会。

图片

(马心远《给年轻科学家的信》书评节选)

“在现实生活中,无法预测的结果常常容易让人忘记初心、丢弃恒心、丧失信心。而一批批、一代代科学家们不懈的求索与追问,让我明白了求知无坦途,激励了我在复杂的求学征途中坚定信仰和目标”。

或许你在内卷的漩涡中苦苦挣扎

他说“不必羡慕别人的故事,安心沉淀,

也会留下自己的故事。”

或许你对未来感到迷茫

他说“坚守本心,不忘初心,脚踏实地,

也能书写属于自己的故事。”

或许你对自己专注的事情感到困惑

他说“我们都有属于自己的道路,

只要努力前进,最终都会到达终点!”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6F9OtpeCjclM_vbZ78Xj4w

责编:苏倩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