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环境与气候学院关于2024年全国优秀大学生暑期学术夏令营活动的通知

一、暨南大学简介

暨南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由政府创办的华侨学府。“暨南”二字出自《尚书·禹贡》:“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意即面向南洋,面向海外,将中华文化远播到五洲四海。学校目前是中央统战部、教育部、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直属中央统战部管理。素有“华侨最高学府”之称的暨南大学,恪守“忠信笃敬”之校训,注重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造就人才。学校积极贯彻“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的办学方针,建校至今,共培养了来自世界五大洲170多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各类人才50余万人,堪称桃李满天下。

二、环境与气候学院简介

暨南大学环境学科起源于1981年设立的环境生物学专业,是我国最早开展环境学科教育和研究的高校之一。2001年成立环境工程系,2013年成立质谱仪器与大气环境研究所,2014年成立环境学院,2016年成立环境与气候研究院。20239月,学校在建设一流学科的战略目标指引下,整合环境学院、环境与气候研究院、质谱仪器与大气环境研究所,组建环境与气候学院,学科整体实力显著增强。目前,我校环境科学/生态学进入ESI全球前1.26‰,地球科学进入ESI全球前1%。“环境科学与工程”软科世界一流学科国内排名第12位,广东省内排名第2位。2022年,环境科学本科专业入选国家一流专业建设。2023年,“环境科学与工程”获批广州市教育局重点学科。2024年,学院入选第二批环境健康风险评估试点国家级指导机构。

学院目前下设环境科学系、环境工程系、环境健康系(筹)、环境与气候研究院、质谱仪器与大气环境研究所等5个教学与研究机构,形成了污染物环境行为与效应、污染控制与修复、环境暴露与健康风险、大气环境与气候变化、环境监测与质谱技术等5个特色学科方向。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人才队伍呈现“年轻化、高层次、国际化、多元化”特征。现有教职工147人,其中专任教师86人,包括教授(研究员)31人,副教授(副研究员)46人、讲师9人,4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比近80%;行政教辅人员32人,博士后、特聘研究员及科研助理29人。师资队伍中有世界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级人才项目入选者16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省部级及以上人才占专任教师31.4%。博士生导师22人,硕士生导师79人。拥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1个、广东省珠江人才创新创业团队2个、广东省教育厅创新团队2个、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卓越青年团队1个。

学院现已形成从本科、硕士、博士到博士后的全链条人才培养体系,拥有环境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资源与环境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并于2023年获批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现有在校本科生239人、硕士生543人、博士生93人。 

三、科研实力

学院立足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基础性、前瞻性、创新性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近五年,共获批国家级项目138项,省部级项目143项,获批科研总经费约2.8亿元。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理论和技术创新成果,近五年,共发表SCI论文1100余篇,国家授权发明专利71项,出版专著8部,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2项。 

学院高度重视科研成果转化与应用,近五年,共承接横向项目180项,获批经费超1亿元。聚焦高端科学仪器领域“卡脖子”问题,打造高端质谱研发平台和领先的研发团队,实现质谱仪整机国产化和产业化。围绕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绿美广东建设等重大战略需求,积极组建科技团队开展联合攻关,为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提供了重要支撑,多项创新技术成功投入环境工程实际应用并持续改进推广,取得良好的社会环境效益。 

四、平台建设

学院现有1个共建国家级平台(大气污染和温室气体监测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7个省级科研平台(广东省环境污染与健康重点实验室、粤港澳环境质量协同创新联合实验室、广东省南岭森林大气环境与碳中和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广东省大气污染在线源解析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广东省水处理工艺与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空气质量科学与管理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大气有机污染与健康风险预警粤港联合创新平台),1个广东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中心,1个市级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高端科学仪器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

学院高度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拥有国家级111引智基地“粤港澳大湾区空气质量科学与管理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与昆士兰科技大学、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化学研究所签署合作协议,每年选派学生参加联合培养项目。积极搭建生态环境领域高端学术交流平台,由学院发起创办的“环境污染与健康”国际学术会议已连续举办7届,“粤港澳生态环境高端论坛”已连续举办5届。

环境与气候学院始终秉承“忠信笃敬、知行合一、自强不息、和而不同”的暨南精神,面向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战略需求,不断开拓进取,致力于建成集本科生创新教育、研究生培养、科学研究、产学研合作于一体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色学院,为暨南大学建设成特色鲜明、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学做出更大贡献。

五、夏令营申请

(一)招生专业

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物理学、化学、数学、计算机科学、大气科学、地球物理、气象学等相关专业(不限于以上专业)2025年全日制本科应届毕业生参加

(二)申请方式及提交材料

1. 申请方式

       申请人网上填写申报信息,报名系统于即日起开放,并于202472日后关闭。夏令营报名链接:https://www.wjx.cn/vm/epfYr6P.aspx# 

 


请报名同学QQ群:100786737

2.申请资料

《暨南大学2024年全国优秀大学生学术夏令营申请表》1份(见文末)、个人简历、学生证(含封面及个人信息页)、成绩单1份、英语水平证明(四六级等)、能证明在科研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学术论文等科技创新成果材料各1等。

请将申请材料按上述顺序扫描成形成一个PDF文件(文件名为:本科学校名称+姓名),打包发送至 zaoyuezhang@jnu.edu.cn,邮件命名为:申请人学校-申请人姓名-2024学术夏令营,邮件主题名称须与文件名称一致,收到确认邮件后,视为申请材料提交成功。

六、夏令营安排

时间:710

形式:腾讯会议

日程如下:

夏令营开营仪式

学院介绍

师生交流

本安排为拟定计划,具体安排以正式活动为准。

七、在校生奖励政策

1.在校期间可申请国家奖学金、优秀研究生干部奖、卓越励志学长奖学金、梁奇达暨南教育奖学金等。

2.凡被我校录取的推免生,正式报到注册后,可优先获得我校短期出国访学、联合攻读学位、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等研究生出国交流项目资助。

3.助研津贴:研究生导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提供助研津贴。

八、联系方式

联系人:张老师

联系电话:020-37336651

邮箱: zaoyuezhang@jnu.edu.cn

学校官网:https://www.jnu.edu.cn

学院官网:https://cec.jnu.edu.cn

下载附件:

《暨南大学2024年全国优秀大学生学术夏令营申请表》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ltgHm1Rv046OH7HNFBSe3g?pwd=8dtd 提取码: 8dtd